河东市目前市里主要有三个区,三水区,山青区,碧日区。
对比起其他几个区,三水区历史最悠久,但因为城市配套设施老化,这几年来已经被碧日区隐隐赶超。
这一点,上辈子的蒋小周可以完全证实。
只不过那时候的碧日区不是隐隐赶超,而是全方位的赶超,没有年轻人愿意留在三水区上班。
毕竟河东市的市政府位于碧日区,属于政府大力发展建设的新城区。
上个世纪搞经济建设的时候,市里出台不少相关政策,加上发现了稀有资源,吸引了不少旁边几个省市的投资商来此落地。
同时也让当时不少外派来的企业职工,留在碧日区居住。
这样一来,老河东人最多的区就是三水区,外地人最多的地方是碧日区。
同样作为新城区的山青区在05年的时候,整体就略显疲软,这里暂且不提。
河东市第二中学,于1953年成立,在河东市本地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中拥有初、高中部校区,以及附校景阳。
最为知名的是它的初中部。
毕竟是先有的初中部,再有的高中部,千禧年后才成立的附校。
这么多年来,地处三水区中心的二中,拥有区里最好的教师等师资力量。
而受制于摇号入学的政策,每逢秋季,二中初中部都是三水区无数学子趋之若鹜的学校。
作为老牌城区的老牌学校,二中的生源完全不需要考虑太多。
但三水区的城区规划,早年间显然并没有把这一块做个很好的处理。
距离二中1.2公里的位置,是河东市第八中学。
距离二中1.6公里的位置,是河东市第二十四中学。
距离二中两公里的位置,是河东市第四十中学。
而距离二中八百米的位置,就是河东市第一高中。
在后世2015年左右,政府不得不为此开始给学校来个大搬迁,二中直接搬到几十公里外的地方。
可现在还没有,现在的问题在于摇号这点上。
是真的会发生明明同一个小区的学生,却摇到了两所不同的学校。
学校抢人的现象就在这个时候发生。
而学生家里的经济条件差,成绩好的,是附近几所初中的重点抢人对象。
学生家里的经济条件好,成绩差的,要么去景阳,要么就不在乎,直接去摇到的学校念书。
至于经济成绩都差的,摇到哪就去哪,哪轮得到学生挑。
摇到二中那就是烧高香,摇到其他学校,之后基本上也是毕业上技校的命运。
还不乏成绩好的学生,明明住得很远,不在户籍片区内的,二中都能直接抢过来。
这二中的招生办不就成了牛逼哄哄的存在吗?
每逢秋招前,不知道找上门的学生家长有多少。
至于能让招生办主动上门招的学生,那一般都是很厉害的学生。
不是几所实验小学排在上面的学生,就是已经荣获多项荣誉的特长生。
其实像蒋小周这样的学生,两位招生办的老师一开始也没当作一回事。
毕竟没和刘爱芳联系之前,也就知道蒋小周是个成绩好的学生。
如果不是联系过刘爱芳,说不定两人直接给蒋益打个电话,就算是提前内定了。
怎么,你家孩子不想上二中吗?
小学成绩好可代表不了什么,你家孩子要是去了其他初中,难保成绩不会下降。
结果知道了蒋小周没有像其他人一样获奖,是因为市里目前没有专门的计算机比赛,这才导致她没奖。
至于蒋小周那个市三好学生的评优,财大气粗的老牌二中可不在乎这一点。
作为招生办的老师,他俩是知道现在学校里风声的。
据说学校高中部要成立计算机班,为的就是参加信息赛。
如果成效好的话,就在初中部开始实行。
可是这是宁省,太穷了。
后世二中最后也没培养出几个计算机的人才,就被迫搬迁到几十公里外。
反而是更老牌的一中,后来陆陆续续培养出几个信息赛的苗子。
但现在,在整体大环境都还很穷的宁省,就算初中部再想尝试,也不会动摇它的根基。
什么是它的根基,初中部就是,不然不会先拿高中部来做实验。
而蒋小周这样的一个人才,就显得格外突出。
试问,如果蒋小周在初中的时候就能参加信息赛,并且得奖,那二中收获的岂不是更多?
这样的学生要是被其他学校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