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赟从挎包里拿出钱高韵寄来的照片,“你们先看看这个,剧照。钱高韵在电影里就是这个形象。”
颜桂香接了过去,张瑞凤和赵红霞都凑过来看。
张瑞凤夸道:“高韵这形象真不错,看着跟本人一样好看。”
颜桂香说:“别说,高韵这一演,还真有点庆丽那劲,这眼神,很有戏啊,又勇敢又坚毅,形象非常不错。”
她问谢赟:“这照片你打算放哪儿啊?”
“放知青点。高韵是咱们这儿的第一个女知青,她发展的这么好,是咱柳树屯的光荣,也是女知青集体的光荣。正好用她来激励一下新来的知青。这回分给咱们大队的是女知青吧?”
“对,两个年轻姑娘,一个叫任秀珍,一个叫陶思齐。”
谢赟心道,果然是女主来了。
“她们也跟前面一批一样,是来之前就对咱们有所了解了?”
颜桂香摇了摇头,说道:“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叫陶思齐的小姑娘应该是有了解的,叫任秀珍小姑娘应该是不了解。我觉着,陶思齐是很主动下乡的,任秀珍应该是不太主动的,可能有不得不下乡的理由,但她也没什么表现,看起来也是努力想融入的。
我觉得可以理解。高风亮节、一心为公当然好,但只要人家不犯法不害人不损害集体利益,不是那么积极主动也正常。”
谢赟笑道:“没错。城里孩子,如果不是政策,谁会愿意主动往乡下跑?不排除有这样思想觉悟超高的同志,但咱得允许普通人存在,不能拿圣人的标准要求每一个人。人家不想下乡吃苦也没什么不对的。
但是既然来了,就还是发挥点作用比较好,不然不就白来了吗?白折腾一趟,白吃一阵苦,那更不值当了。”
颜桂香笑道:“我知道,稍后我跟华清她们说一说,让她们多关注着点,没事多关心鼓励她,看着也是个机灵姑娘。到了咱们这儿,肯定就是为人民做贡献来了,错不了。 ”
谢赟笑道:“那绝对错不了,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咱们这儿是啥环境啊?谁来了都得热血沸腾,想为国家做点什么。”
颜桂香笑道:“对!”
关键是不光热血,他们还有看得见的成绩,这才是最鼓舞人心的。要是光有一腔热血,结果啥也干不成,只有付出没有收获,时间长了也受不了,很多人坚持不下去的。
但是有了成绩,那就不一样了。
就跟在拉磨的驴子跟前吊根胡萝卜一样,看得见,吃得着,吃了一根,再拉几圈磨,还有一根更大的。
☆
回到大队,张瑞凤和谢燊先回家去准备晚饭,谢赟和颜桂香直接去了知青点。
正好有钱高韵这事做由头,她们可以去接触一下新知青,顺便给她们灌两碗鸡汤。
因为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现在的农村已经比之前好多了,哪怕是在秋收的时候,也不至于忙的没早没晚累死累活。
谢赟和颜桂香到的时候,知青们都已经下工回来了,一个个清洗完毕,坐那儿边吃边聊呢。
任秀珍已经从最初的震撼中渐渐回神,跟大家聊的还挺融洽,不过她话不多,只是偶尔插一两句嘴,问个问题。
她很快就发现了,大家并不介意她什么都不知道,她问,大家就回答,很自然,没有一惊一乍,更没有鄙夷轻视,好像她什么都不知道也是正常的,她们不会对她的问题施加任何问题本身以外的价值评判。
她谈论工资、工分、工作量,她们就陪她一起谈论这些话题,十分坦荡,大家甚至会考虑到她背景知识匮乏,主动多说一点,她问到一,人家就连二都一块答了。
她们还聊到了回城的问题,岳铮是自己想要留在这儿做研究,她喜欢这里的环境和氛围,所以她不走。她如果想回城的话,父母回城的时候她就可以跟着一块回去了,毕竟她是独生女。
任秀珍这才知道,原来岳铮本人是农业大学的才女,她的父亲是农业大学的资深教授,母亲是农业部的干部。难怪她一看就不同寻常呢!
来自津市的知青刘芳和陈潇都是主动报名下乡的,之前工厂招工、推荐上工农兵大学,她们都有机会,但她们都主动放弃了,把机会留给了本地社员。
在她们后面来的两位女知青沈昭和程勃更不用说,人家是特意选了柳树屯作为插队地点的,家庭条件都非常优越。来了以后干劲十足,不光把队办中学的教学搞得有声有色,还承担了柳树屯文艺宣传队的教学任务,把队办中学的广阔校园发展成了一个小型农场。然后还和外面的工厂承接了一些计件活,学生们每天都有“劳动课”,每个月都能赚点钱。
她们暂时也不考虑回城的事。想要在这里学习如何独立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回城去工厂干活,远不如在这里学到的多,得到的锻炼更大。她们觉得自己且有的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