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屯粮、大炼钢、大造船?”王华阳重复了一遍樊舜的话,这句话并没有什么新奇,王华阳早就想到过,只是王华阳从来没有将这些政策总结为九个字,但是这九个字却让王华阳想到了朱元璋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
“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是朱元璋的谋臣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的总结,这句话的意思是:大量储备粮草,加高城池的城墙,巩固已经占领的根据地,不先出头称王,避开元朝和其他势力的矛头,蓄积力量,后发制人,争霸天下。
樊舜的战略与朱升略有不同,但是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王华阳已经知道了樊舜九字战略的基本意思,但是站在樊舜这个时代,樊舜能够提出这样的举措,实在是个伟大的创举,出于对樊舜的尊重,王华阳即使知道樊舜九字战略的意思,还是让樊舜解释一下,毕竟一个好的创意是需要别人肯定的,如果好的创意不被肯定,那么这个人就会感觉到自己的创意不被尊重。
王华阳说道:“你提出的九字方略与你老师陆秀夫的大有不同,你就相信的给朕讲一讲。”
当樊舜看到王华阳对自己的九字方略很感兴趣,立马来了精神。
樊舜说道:“首先是大屯粮,这个很简单,就是大量的囤积粮草,蒙古将大宋从长江撵到海外,用了五十年,大宋想要光复中原恐怕也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而战争打的是什么,打的是人口,是钱粮,臣虽然是文臣,但是也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只有准备了充足的粮草,才能发动光复中原的行动,大宋自占领巴朗盖三岛后,就在积极的开荒种地,但是大宋与三大部落有口头协议,汉人不能前往三大部落传统的地盘进行开荒种地,所以汉人只能在神州城附近和定居点周围开荒种地,所开垦的土地有限,神州城附近的土地都是一年三熟,虽然汉人占领的土地比较少,但是一年三熟的土地足以解决大宋一千万人的温饱,但是要想光复中原,大宋最起码要储存一百万将士十年的粮食才能北上,所以,大宋要大屯粮,神州城叛乱后,大宋诛灭了阿基诺部落和曼古达图部落的贵族和奴隶主,将这两大部落的土地收归朝廷,这些土地开发的程度很低,很多地方都是原始的森林,单纯的靠农民去开垦荒地和林地效率低下,臣建议朝廷设立专门的垦荒伐林部队,由他们专门去垦荒伐林,将之前阿基诺部落和曼古达图部落领地范围内的荒地和林地开垦出来,开垦出来的土地低价租给农民耕种,这样可以收获更多的粮食,同时,海东省的面积与大宋三岛的面积差不多,也应该派出部队去垦荒伐林,臣简单的计算过,如果将阿基诺部落领地、曼古达图部落领地和海东省的荒地林地开垦出来,大宋的耕地面积在三五年之内就能增加六倍,耕地面积将会和江浙耕地面积相当,而大宋三岛和海东省是一年三熟,每年产出的稻米将会是江浙的三倍,有了这么多的耕地,朝廷囤积起粮食也会快很多,同时朝廷囤积粮食也不会影响民间粮食的价格。”
王华阳轻轻的点了点头,樊舜说的确实有道理,开垦荒地王华阳是支持的,但是开垦林地王华阳却不敢赞同。
大宋三岛和海东省地处热带,降雨丰沛,如果大量的砍伐雨林,那么就会引起大范围的水土流失,到时候恐怕会因此更多的次生灾害,但是在大宋这个时代,人类还并没有意识到大量砍伐森林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果当时的人们能够意识到这一点,黄土高原上的植被也不会被砍伐干净了。
王华阳笑了笑表示肯定,示意樊舜继续往下说。
樊舜接着说道:“土地开垦出来了,那就需要人来耕种,而大宋现在只有六百万成年人,其中汉人只有一百万,要想种植这些耕地,人手是远远不够的,这就回到了臣刚才给皇上说的,从南洋各国引进移民。”
王华阳对樊舜缜密的逻辑性表示赞赏,不光提出了问题,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王华阳问道:“人口是各国的战略资源,大宋应该以何种办法去引进外国人口。”
樊舜奸笑着说道:“皇上,这点微臣也已经给您想好了,攻打爪洼国和爪哇国的附属国渤泥国。”
王华阳说道:“爪哇国是大元的藩属国,渤泥国即是大元的藩属国又是爪洼国的藩属国,大宋如果攻打爪洼国和渤泥国,恐怕会引起大元的不满,这与大宋现在的韬光养晦政策不服啊。并且爪哇国和渤泥国与大宋井水不犯河水,咱们以何种理由攻打爪洼国和渤泥国。”
樊舜说道:‘这点请皇上放心,大宋是华夏正统,即使攻打别的国家,也会讲究个师出有名,就像大宋占领棉兰老岛,就是打着追击叛军的旗号占领的,至于爪哇国和渤泥国,大宋不用去攻打他们,他们恐怕要率先攻打大宋。’
“哦?”王华阳疑惑的问道:“大宋与爪哇国和渤泥国无冤无仇的,他们为什么要攻打大宋?”
樊舜说道:“皇上,虽然韩承孝是以叛军的身份占领的棉兰老岛,但是爪哇国的国王又不是傻子,当然知道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