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各方反响

    百万大山之中,大景部落。
    最近的一段时间。
    该部落的数十万男女族人,都非常的忙碌,每天都要工作很长时间。
    因为种植在六百多座山头上的近百万亩橡胶树,已经相继开始产胶,每天都能收割3500多亩。
    按照每亩橡胶树产胶400公斤左右算。
    一天的收获,就是140多万公斤,带来的效益为140万龙元,除去各方面的成本,利润不会少于90万龙元。
    再加上棉朵树、可可豆等植物带来的收益也颇为可观,估计很快能达到每天进账10万龙元的样子。
    即大景部落现在每天都能赚上百万龙元,可谓相当的可观。
    除以该部落近50万的人口,人均的日收入超过2龙元,人均年收入370龙元,并不比炎龙帝国500多龙元的人均国民收入少多少,或许再过个三五年就能实现追赶,甚至可能会比帝国的人均收入还高。
    百万大山的面积太庞大了,开发程度极低,区区几百座的山头,只占非常少的区域,在江南商会的帮助下,还能疯狂的进行扩张,限制大景部落的发展因素,只剩下了人口。
    而随着橡胶的开始收获,收入的大幅增加。
    现在的大景部落,已经完全摆脱了贫困的状态,手头有了余钱,能自由的开展各类消费活动。
    比如一栋栋的红砖水泥房,建造了出来,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还有自行车等交通工具,也购买了若干。
    衣服、家具、家电等等,都从江南商会采购了不少,生活品质大幅的提高。
    就连那已经沉寂许久的野心,也从首领陈慧珍等人的心中,死灰复燃,有了些蠢蠢欲动的心思。
    因为以当前的势头继续发展下去,再过个五年左右,大景部落就能恢复到一个巅峰的状态,再过个二十年左右,部落的年收入,至少会膨胀到10亿龙元以上,成为百万大山之中,最为富裕的一股势力。
    届时就可购买先进武器,发展军力,瞄准百万大山中的其他‘前朝余孽’势力,以他们作为扩张目标,再一一吞灭,最终统治整个的百万大山,成为这块6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唯一主人。
    没错。
    如今的大景部落上下,都丝毫没有挑战‘炎龙帝国’的想法,全都想通了,两者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挑战帝国,那是在主动找死,会面临全族屠灭的下场。
    与之相比。
    百万大山之内,到处都是机会,每座大山都是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有无数的高价值树木可以种植,有各种各样的矿产,通过截断河流修建水库的方式,也能带来充足的水电,总之只要得到充分的开发,百万大山中什么都不缺,样样都是宝。
    现在对陈慧珍而言,就是把她的部落赶出百万大山,给她一块更好的地盘发展,她也不会乐意了,已经完全不想离开了。
    在个人的生活方面。
    现在的陈慧珍也非常满意,十分珍惜如今的生活。
    比如她已经连续生了四个孩子,两儿两女,都非常活泼可爱,让她体会到了当一位母亲的幸福。
    还有她的夫君李铭,经过这些年的共同生活与深入了解,陈慧珍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夫君,确实是远远比不上国士李奇,李铭的见识与能力,确实是有一些,但较为有限,成为一个全职奶爸后,更是很少有时间为陈慧珍出谋划策,慢慢的显得非常平凡。
    即便如此。
    陈慧珍也没有嫌弃这个男人,依然觉得非常幸运,认为他的到来,就如同好运的到来,大景部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李铭虽较为平凡,但为人谦和善良,如同一名君子。
    虽然他前两年每天都嚷嚷着想回到江南,甚至绝食抗议,但陈慧珍生了多个孩子,再让江南商会帮忙,把李铭的父母,接到了大景部落中,让他们家人团聚之后,李铭就再也没有采取抗争之举,逐渐接受了这样的生活,毕竟作为几个孩子的父亲,他做不到狠心的抛弃,孩子成为了他的软肋。
    陈慧珍顿时放心了不少,给予他更多的活动自由,再也不担心他会偷偷逃走。
    最后。
    对于炎龙帝国和女帝陛下,陈慧珍的心态,还是有些复杂。
    她非常清楚,以大景部落的实力,再发展个一千年、一万年,也不可能是帝国的对手,只能老老实实的做好一个臣服势力的本分,胆敢有丁点的异动,说不定就是灰飞烟灭。
    陈慧珍也感到庆幸,帝国暂时还没有把大景部落,纳入到‘基本盘’的范围中,没有派遣官员公仆过来,插手大景部落的管理,让大景部落保留了较大的独立性,不用纳税,不必遵守各种的帝国法律,只要每年派人给女帝送一次礼物,进贡一番,便可高枕无忧,不会天降横祸。
    故而对这样的状态,陈慧珍非常的满意。
    不过她的夫君李铭,却提出了不一样的观点。
    “大景部落,加入帝国的基本盘,带来的好处远大于弊端,你应该朝着加入基本盘而努力,而不是庆幸于没有加入。”李铭说道。
新书推荐: 知府夫人是蜘蛛精 云逸与源核之旅 高武:从继承李氏开始 hp:无人生还 带着神之眼穿越综漫 江湖桃花开好师妹等等我马上就来 都市:滴血重生,入世即无敌! 黑神话:第九行者 谁家正经男主跟反派殉情啊 年代1952:穿越南铜锣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