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亡国后,我在娱乐圈杀疯了 > 第411章 历史的两面性

第411章 历史的两面性

    剧本中的毛澄,与史书中的毛澄,并非完全一致。

    史书中的毛澄,就是最标准的文人表率,道德模范。

    毛澄是弘治六年的状元,仕途的第一步就十分完美。随后数十年宦海沉浮,历经三朝,做到礼部尚书这个位置,这就是明朝读书人做梦的模板啊。

    史书中确实记载了嘉靖皇帝给毛澄赐金这件事情,按照记载,毛澄是拒绝了黄金,依旧坚持自己的立场。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杨廷和这边的阵营内部是铁板一块,毛澄这个礼部尚书立场坚定,毫无根基的嘉靖皇帝,又是怎么一步步达成目的,以新帝的身份走进紫禁城,又把自己的父王兴献王,追封为皇帝的呢?

    或许,看史书的时候,也不能光看那些大义凛然的描述,也得结合结果,反推一下事情发展的过程。

    此时的毛澄,面对黄金,最终还是稳住了心神,一脸正气地说道:“臣老迈,谈不上有功。臣只不过是依从礼法旧例办事而已。”

    听起来,这话依然是在拒绝,但其实,这是毛澄在问朱厚熜和袁宗皋讨要一个台阶。

    双方的意见不一致,毛澄身为礼部尚书,本应该是礼法派的领头羊,他要是突然倒戈,那就太反常了啊。

    袁宗皋笑道:“宫中尚有太后在,毛大人不妨去请太后决断吧。”

    袁宗皋已经料定,太后会站在自己的这一边。

    太后娘娘的两个兄弟都不成器,没有母家可以依靠,这样一个久居深宫的孤寡老太太,未来如何,完全取决于新帝对她的态度。

    如果强按着新帝的脑袋,让新帝认弘治皇帝为父,认张太后为母,难保新帝不会因此记恨。那样的话,张太后还有她的那两个废物兄弟,以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不出袁宗皋所料,张太后卖了这个人情。

    皇太后一锤定音,让群臣上笺劝进。

    劝进的意思,详细来说就是,国不可一日无君,求求你,来当皇上吧。

    这已经是登基前的最后一个步骤了。

    有了太后的表态,杨党的人只能先退一步。朱厚熜在郊外受笺,从大明门入,随即在奉天殿即位。

    即位这种小事,林煜亲身经历过,也演过,经验算是比较充足了。

    但是朱厚熜即位的这一场戏,依旧不太好演。

    对于别的角色来说,登上皇位是一种结果,至少也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果。

    但是对于朱厚熜来说,登上皇位是他另一段人生的开端。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他几乎是没有谋划过这种人生的。

    正德皇帝驾崩的时机太巧了。如果正德早死几年,朱厚熜的生父尚在,是不太会被朝臣选中来继承皇位的。

    如果再晚几年,那么朱厚熜就应该有儿子了。他的儿子倒是有可能被过继给正德,成为皇子,然后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

    之前,一切都发生得太快,朱厚熜根本来不及做完全的准备,就已经被带到了京城。

    从使团来到兴王府的那一天开始,朱厚熜的精神根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今天登基,他只是跨过了一个小小的门槛,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呢。

    此时的朱厚熜是一个只有十四岁的少年,但是林煜不可能真正按十四岁少年的模样来演朱厚熜。

    十四岁和十四岁,差别大着呢。现代社会,在这个年龄,大部分少年的烦恼来自于学校和作业的压力,而他们的兴趣爱好,却可能依旧是奥特曼卡片。

    但是也会有特例。有在这个年纪就能舍己救人的小英雄,也有身高体壮,已经能杀人放火的恶魔。

    插播一句题外话,林煜觉得,把十四周岁定为承担刑事责任的界限,这种一刀切的律法,是完全落伍了的。

    你看看十四岁时朱厚熜的心眼子啊,有几个成年人能比得上呢?

    而林煜此刻表演的难点在于,如何去区分睿智早熟的十四岁少年,与老谋深算的成年人。

    睿智早熟的是高台之上的朱厚熜,他目光灵动,眼神之中带着清澈的锐气。

    老谋深算的是台下居于百官之首的杨廷和,他的一举一动都像是用尺子测量计算过的,让人找不出任何错处来。

    杨廷和的眼神里同样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但是他的眼底就要浑浊得多。

    不要以为眼神清澈或者眼神浑浊是一种抽象的描述。这不是美瞳,也不是白内障青光眼,这是一种感觉。

    顶级演员是可以在面部微表情都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表现出情绪的更迭的。这个技巧很难言传,需要演员不停地积累,然后还需要顿悟的时机。

    林煜是幸运的,他的脑海中比旁人多出的那些前世的记忆,帮他省略了积累的这个过程。

    而他记忆觉醒的那一刻,受到生死
新书推荐: 皇子:我有神机营很奇怪吗? 鸿钧老祖传 七零,炮灰记忆觉醒后 顾教授重生后的农村日常 征战八年龙王回归 我乃诸天大反派,镇压万族 浮世梦华 第二世在古代 穿越之丫鬟逆袭 玄镜高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