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打卡等于读书,这是李承平最近琢磨出来的。
要是能把衙门外那个每天记考勤的督察院经历弄走,那就更好了。
“你这也太轻松了!”
柳安羡慕的不行,原本拿来给李承平吃的果盒又被他给拉了回去。
他所在的户部可是忙的很,最近由于为辽东调拨钱粮,脚都没离过地。
刘孖然认同的点点头,“要说还是翰林院待的舒服,我以后也去那。”
“你想的挺美,哪有那么好进去!”柳安道。
扒拉着果盒里的桃子,李承平缓缓将视线从信上移开。
正阳门的宅子收拾的差不多了,爷奶他们一过来就能住下。
大伯和二伯不愿意来是他没想到的,不过早晚要让他们过来,他有心在京城置办些产业,需要人看顾。
想到自己的俸禄,李承平这才反驳一句,“哪有那么好,你们的俸禄可比我多多了。”
想到此处,柳安和宋盛就笑出了声。
翰林院哪里都好,但属实是养不了家,一个月三十二两的俸禄在京城是真活不下去。
京官不需要像地方官一样需要征召幕僚,养衙门,但必要的花销是少不了的。
掌灯和看门的仆役是不可或缺的,出行的车马是不好多借的,洒扫整理院落的婆子是不能少的。
维持一个京官的体面,每到过节送的节礼那次都是入不敷出的。
尽管这些因为李承平借住会馆还未曾忧虑,但却都是迟早需要面对的事。
想到什么好笑的,柳安实在憋不住了,“对了,你们翰林院月末派人来领俸禄了吗!”
大乾官员的俸禄是一月一发,一般在月末或是月初。
倒不是各衙门领取时间不同,完全是由于户部硬是能从月末拖欠俸禄到下个月月初。
李承平疑惑摇头,“我才初到,不大清楚。”
“还是因为辽东动兵要用钱,我听人说,户部这回又要欠俸。”柳安说。
真是服了!
真想把户部那些人拎出来打一顿,柳安在户部观政加之他爹的原因,这事应该不假。
宋盛同样是义愤填膺,翰林院的不发,他们工部自然不会例外。
说不准这个消息一出来,整个京城的官员都要大骂一顿户部尚书。
要说帮助朝廷挺过缺钱这个坎也就罢了,但户部找理由欠俸这种事干的实在太多了。
永兴帝挑的这个户部尚书是真会省钱,比他的前任抠多了,一逮到机会就不发工资。
京官尤其是清流,基本都在没有油水的清闲位置,完全是吃死工资,不发钱下个月是真的会没米下锅。
柳安家大业大不指望俸禄活着,李承平还好有点家底。
宋盛却有点惨,他娘子和李固他们是一条船,也是在最近抵京,妻子孩子一来俸禄就有点不够花了。
李承平几人也是运气好,刚上值没几天就撵上了休沐,正好给了几人开吐槽大会的机会。
......
永兴三十六年,六月初一。
俸禄不发,可该上的班还是要上,李承平真想当个小孩子回到后世再过一次儿童节。
“嘀咕什么呢!”
李承平看庄方坐在那生闷气,嘟嘟囔囔嘴里还在说着话。
孔荀拉住他,“别去,他晓得这个月俸禄不发,心情不大好。”
原来是这个事,李承平摇头一笑,户部不发俸禄他也没办法。
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春秋》,找了个避光的地方坐定,李承平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
翰林院的藏书真是让他挑花了眼,平日在外面不得见的大儒注释,在院内却能轻易得到。
按照赵琳的说法,在翰林院里别想其他,好好钻研朝章国故,分析现实危机,分析历朝兴衰,对治理国家有了初步认识和思考才是目的。
学好这些,对他日后走上政治舞台很重要。
政治小白注定无法一蹴而就,谁都是慢慢一步步走出来的。
没等李承平定下神将这本朱熹批注孤本看完,就听王明觉在门外唤他。
“掌院要见你。”
王明觉没给李承平见礼的时间,接着叮嘱道:“这是徐掌院的传统作风,抽出时间,挨个儿找新进翰林谈话,你是状元所以是第一个。”
李承平眼睛一亮,“老师能否指点一二?”
在外人面前自是称王明觉学士,但仅有二人在此,自然是捡王明觉爱听的。
见李承平神色甚恭,王明觉果不其然挑眉扬起了笑脸。
“他的目的绝不仅仅是鼓励你们学习,观察考教才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