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江充

    江充字次倩,赵国邯郸人也。充本名齐,有女弟善鼓琴歌舞,嫁之赵太子丹。齐得幸于敬肃王,为上客。久之,太子疑齐以己阴私告王,与齐忤,使吏逐捕齐,不得,收系其父兄,按验,皆弃市。齐遂绝迹亡,西人关,更名充。

    ——《汉书·江充传》

    “余吾水之战”后,当得知匈奴人竟然能够调动十余万骑兵后,汉武帝意识到,在匈奴实力已经得到一定恢复,而汉朝战马不足的情况下,不应该继续贸然发动长途奔袭了。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常年发动战争,百姓负担太重,再加上汉武帝好用酷吏,郡、国二千石官员也大多以残暴的手段治理地方,民间矛盾极为严重,甚至已经出现了百姓聚众攻击官府的情况,例如南阳郡的梅免、百政,楚地的段中、杜少,齐地的徐勃,燕地、赵地的坚卢、范主等。

    这些人多者聚众数千,自立名号,进攻城邑、夺取武库兵器,释放死囚,捆缚侮辱郡守都尉,杀死二千石官吏,张贴檄文号召各郡县响应;少者亦拥众数百,平日里为匪为盗,抢劫村镇数之不尽。

    在国内持续动荡的情况下,汉武帝只能选择与匈奴修好,将重心放在剿灭地方匪盗,稳定自身统治上来。而匈奴方面,实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恢复,且多次挫败汉朝的进攻,但也仅限于在漠北防守,却无力南下发动进攻,便也同意了与汉朝修好。双方关系再度缓和。

    为了平定各地匪盗,汉武帝屡屡派御史中丞、丞相长史负责督促各地官府予以镇压,但始终难以禁绝,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对匈奴发动大规模战争,势必造成民间持续动荡,对国家统治稳定极为不利。

    为了督促各地加强对匪盗的围剿,防止进一步酿成巨祸,汉武帝派遣光禄大夫范昆、各部都尉以及原任九卿张德等人穿着绣衣、拿着符节,用虎符调动军队予以剿灭,这便是着名的“绣衣使者”,或称“绣衣御史”。

    在派遣“绣衣使者”巡视各地的同时,汉武帝又制定“沈命法”,宣布说:“盗贼帮伙起事而官吏没有发觉,或者发觉后,逮捕的人数不够规定标准的,有关的二千石级官吏以下到小吏员都要处死。”

    一时间,绣衣使者遍布各地,他们虽是临时指派的官员,但凭借汉武帝诏命,拥有先斩后奏之权,再加上此前多有酷吏因高举屠刀而受到重用的刺激,这些绣衣使者手段也极其简单粗暴。例如时任绣衣使者的暴胜之,在各路绣衣使者之中,尤以他处死的地方官员最多,凭借着出色的“工作业绩”,他不仅得以威震各州郡,更是多次受到汉武帝的褒奖,直到后来经渤海人隽不疑劝说才有所收敛。相反的,同为绣衣使者的济南人王贺,在驱捕魏郡盗匪之时,则因心善放过了很多人,结果被以不称职的罪名罢免。

    有了暴胜之和王贺两个“正反典型”,各路绣衣使者那真是“干劲十足”,结果不仅搞得民间动荡不安,地方官员更是噤若寒蝉。

    通过严厉的镇压,各地匪盗规模和数量都有所减少,但由于没能从根本上化解矛盾,以致在朝廷清剿力度有所减弱后,便又有匪盗重新聚众而起。

    由于匪盗始终剿之不尽,各级官吏担心因为不能完成任务而被杀,以至于各级官吏此后即使发现盗贼也不敢告发,而上级官员即使发现属下瞒报,为了不被连累,非但不予以惩治,反而帮着下属隐瞒,甚至直接下令不许下级官员告发。结果,各地为匪为盗者日益增多,官员之间相互设法隐瞒,朝廷统治日益危险。

    为了缓解国内矛盾,汉武帝于太始元年(前96年)强令各郡国富豪和有权势之人迁居茂陵,同年六月又大赦天下。太始二年(前95年),在御史大夫杜周去世后,汉武帝任命此前督查地方有功的暴胜之为御史大夫,进一步加强对刺史的管制,完善监察体系,确保各级官吏能够尽职尽责,维护朝廷的稳定。此前曾劝谏暴胜之的隽不疑,经其举荐也被提拔为了青州刺史。

    常年巡视地方的汉武帝,对于地方官员的弊政多有了解,对于地方官员和监察官员的官官相护,也多有察觉。在汉武帝看来,天子出巡,地方官员极力遮掩的情况下,都能被自己发现这么多问题,那么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又该有多少龌龊之事。

    为了真正了解各地民情,汉武帝在完善刺史监察制度的同时,对于那些直接听命于自己的绣衣使者也更为倚重,这些使者除了奉命督办具体事务外,更是成为了汉武帝的“眼睛”。

    因此,这一时期,通过担任绣衣使者而获得重用提拔的官员极多,就在曾任绣衣使者的暴胜之升任御史大夫的次年,另一位曾任绣衣使者的官员,也因工作出色得以升任水衡都尉,他就是出身赵地的江充。

    江充乃是赵国邯郸人,本名江齐,颇为通晓医术。其妹因善歌舞鼓琴,得以嫁给了赵国太子刘丹,江齐于是借此成为了赵王刘彭祖的门客。

    这赵太子刘丹极为好色无耻,玩弄女人达到了变态的地步,甚至连自己的同胞姐妹都不放过。后来,
新书推荐: 悟人生百态 废我皇位,我不要了怎的还急眼了 都市仙尊的重生之路 四合院,深谙苟道的小透明 三体:我有1个小宇宙 结连理 恐怖厄运游戏 异世求生,偶觅佳人 北方工厂里的夫妻 用宝可梦打国运,队友是岩王帝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