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发表核心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这段期间杜蔓参加好几个学会会议,也获得了一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研究生第一年收获还是可以的。
研二这一年估计只会更加忙,科研进展越来越有节奏,每天做研究的时间也来越长。
最近,杜蔓都没怎么休息,也不敢休息,之前做研究是兴趣爱好,很受鼓舞,觉得也很兴趣。现在做研究每天都是痛苦面具,每天人跟你一个研究领域,一篇文章从无到有都是一个人的奋斗过程,别人根本忙不上。
曾经,每当我撰写文章遇到没有思路的时候,总是能够依赖着去找导师或者向师兄师姐们求助。那时候,偶尔还可以耍耍赖、偷偷懒,因为总觉得有人会在背后支持和帮助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最近这段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每一次偷懒都会导致工作进度变得缓慢一些。而进度一旦滞后,受到影响最大的也只会是自己。最终的结果仍然需要由我来独自承担。
仿佛就在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肆意依靠他人的孩子,而是必须要学会独立面对责任,成熟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再也没有人会不断地鼓励我,也不会有人时刻推着我前进。我成为了自己唯一的依靠,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靠自己去努力创造。这是一个充满孤独与痛苦的旅程,但也是成长必经之路。
“这就是科研人的苦吗?真的无时无刻不在忧郁中度过,科研的压力根本不是身体劳累能比的!”
研二这个学期会不断进入这样的角色,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建立自己的研究体系,丰富和完善知识体系等,在这一年会形成分水岭,所以这一年很关键。研三之后,大家都开始考虑工作的事情了,发文章也晚了,除非已经写了好久,在投或准备投的,不然不可能等到研三在开始准备论文。这些都是经验,师门里的师兄师姐成果都不错,提供了不少干货,当然在这个师门也累,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
新学期开学不久就是中秋,研一的新生还没有正式见面,郭导趁这个机会举办了师门中秋宴。新一轮的师弟师妹即将登场,这一次他们又将表演些师门内容,这一届会发展成什么样。一切都是未知,只是从导师的角度来讲,每一年都有学生进来和出去,这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随着宴会的临近,大家满怀期待地等待着那一轮明月升起,同时也好奇着即将登场的新一轮师弟师妹们究竟会带来怎样精彩的表现。毕竟,对于这个师门来说,每一次新成员的加入都会为整个团队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
而这一届的师弟师妹们,自然也不会让大家失望。他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在这个特别的场合展示自己独特的才艺以及对师门文化的理解。或许有人会吟诗作画,以笔墨抒发心中对团圆与美好的向往;或许有人会轻歌曼舞,用灵动的身姿传递节日的喜悦;亦或是有人会讲述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在场众人沉浸其中……
然而,无论他们最终呈现出何种节目形式,对于郭导而言,内心更多的则是一种感慨。因为年复一年,总有一批批优秀的学生走进他的师门,在这里学习、成长,然后再离开去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这种来来往往的循环,既让人感到欣慰,又难免心生一丝惆怅。
欣慰的是,看着自己的学生们一个个学有所成,能够在各自的领域崭露头角,郭导深知自己多年来的辛勤付出没有白费;惆怅的则是,那些曾经朝夕相处、共同奋斗过的身影,如今已渐行渐远,只能留在记忆深处成为珍贵的回忆。但不管怎么说,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能见证这么多学子的青春岁月,并在他们人生道路上留下一抹淡淡的痕迹,本身便是一件无比幸福且有意义的事情吧!
“师门很大,导师招了很多学生,每个学生分到导师的关爱很少。”
这是一年前杜蔓进师门的感慨。这一句感慨有不少心酸,因为每个学生都需要导师较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解答在科研中存在的疑惑,可是大多数时候大家并不敢找导师。
“有事情问百度”,这是导师给的答案。
一年之前,当杜蔓第一次从老师口中听到那个答案时,心中顿时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那时的她,就像一个敏感而又脆弱的孩子,忍不住矫情地埋怨起了老师。
“难道我真的如此平凡?”杜蔓暗自思忖着,内心充满了疑惑和不甘,“为什么老师会这样回答我的问题呢?是不是因为我根本就不被老师重视?还是说我其实并不够优秀,以至于无法引起老师的关注?亦或是老师对我毫不关心,所以才会给出那样敷衍的答案?”无数个疑问在她的脑海中盘旋,让她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后来,她发现师兄师姐也是这样的,导师对谁都说这个话。
想到这里,杜蔓不禁释然了许多。她终于懂得,当初对于老师答案的那些抱怨和不满,不过是年少轻狂时的无知与冲动罢了。而现在,她已经学会用一颗宽容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