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有才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与其大刀阔斧地全面铺开,不如选取几家书院作为试点,集中力量攻克难关,待模式成熟后再推广至全国。我指着地图,对甄有才说:“就先从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开始吧,这两家书院历史悠久,影响力大,如果改革能够在这里取得成功,将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甄有才点头称是,接着说道:“臣已经拟好了章程,请陛下过目。”我接过他递来的折子,仔细翻阅起来。
“陛下英明,臣也认为以点带面的策略最为稳妥。”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对于那些担忧新式教学法会影响课堂秩序的夫子,我们可以组织专门的培训,教授他们如何在新环境下管理课堂,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而不是一味地灌输知识。”
我赞许地点点头,又问道:“那对于那些积极尝试新教学法的夫子,我们该如何鼓励呢?”
甄有才胸有成竹地答道:“臣建议,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教学成果突出的夫子进行表彰和奖励。同时,定期组织教学比赛和经验交流会,为夫子们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
我放下手中的朱笔,欣慰地看着甄有才,说道:“有才,你考虑得十分周全,就按你说的办吧。”
改革的春风吹进了古老的书院,岳麓书院内,学子甲正聚精会神地听着夫子的讲解,不同于以往的死记硬背,如今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夫子会用各种例子来解释书中的道理,还会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大胆提问。学子甲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热情高涨,成绩也突飞猛进,很快便成为了书院里的佼佼者。
消息传开,其他学子也纷纷效仿,一时间,岳麓书院的学习氛围空前浓厚。白鹿洞书院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夫子乙原本是一位墨守成规的老夫子,对于新式教学法充满了抗拒。然而,在参加了几次培训后,他渐渐转变了观念。
他开始尝试着用新的方法讲授课程,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们都喜欢上了他的课。这一天,夫子乙正在课堂上讲解一篇新的文章,他放下手中的书本,环顾四周的学生,缓缓开口说道:“今天我们来学习……”
“……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了,但是,我们今天不讲对仗,不讲平仄,我们来探讨一下,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究竟怀着怎样的心情……”夫子乙将手中的书本轻轻放在讲台上,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神情,用一种轻松诙谐的语气说道。
台下的学子们面面相觑,似乎对夫子这番开场白有些意外,但很快,好奇心战胜了疑惑,他们纷纷挺直了腰板,目光灼灼地盯着夫子,等待着他的进一步讲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开篇两句,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夫子乙踱着步子,在讲台上来回走动,他时而吟诵诗句,时而分析诗歌的意境,时而又结合现实生活举例说明,深入浅出,妙语连珠,将原本枯燥乏味的诗歌讲解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课堂上的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学子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被动地听讲,而是积极地思考、踊跃地发言,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学习氛围浓厚。
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两所书院一跃成为了全国学府的标杆,吸引了无数莘莘学子前来求学。
这一日,我与甄有才微服私访,来到了岳麓书院。看着书院里朝气蓬勃的学子们,我心中充满了欣慰,“看来,我们的改革是正确的。”我转头对甄有才说道,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陛下英明。”甄有才微微一笑,“教育乃百年大计,如今我们迈出了这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他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目光转向了书院门口,那里,一位衣衫褴褛的年轻人正痴痴地望着书院内,眼中充满了渴望……
甄有才顺着我的目光看去,也看到了那个年轻人,他叹了口气,\&是啊,教育兴则国家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没有打扰那个年轻人,而是转身离开了书院。回去的路上,我脑海中一直浮现着年轻人渴望的眼神,还有甄有才那句意味深长的话。
这些年来,我们励精图治,推行新政,教育改革只是其中的一环。我深知,要想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人才是关键。如今,岳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的成功改革,为其他学府树立了榜样,也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各行各业都注入了新鲜血液,国家的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甄有才的帮助。从最初提出改革方案,到克服重重阻力,再到如今的硕果累累,他始终陪伴在我身边,出谋划策,尽心尽力。我们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也一起分享了成功的喜悦,我们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升温。
“陛下,您看,百姓安居乐业,国家蒸蒸日上,这一切都是您的功劳啊!”甄有才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