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太子 > 第一百二十四章 经义策论

第一百二十四章 经义策论

    宋濂捋着胡须问道:“殿下可是想着多录用些北方学子?”

    朱标对自己先生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北方刚刚平定,文风还没有转变过来,经义上恐怕有所欠缺,最近十几二十年内都不可能追上南方,如此日后朝堂上的北方官员就会越来越少。”

    宋濂点点头说道:“但科举之事稍有不慎就容易遭到天下士子们的抨击,殿下要慎重才是。”

    朱标缓缓点了点头说道:“这是当然,科举取士首在公道。但有些问题也得考虑,宋师可否做两套考题,一套主经义,一份主试策,到时候由两套考题中选取优良。”

    宋濂皱起眉头想着这个方法的利弊,南方士子多读经义,北方士子们究竟战乱,相必对时务更有了解,如此倒是可以从两方中择取优良。

    而且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唐人考试重诗赋,“铨擢之次,每以诗赋为先”以至有宋朝人认为,唐朝人写诗之所以那么厉害,就是科举考试训练出来的

    “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所以不及也。”

    到了宋朝则是开始逐渐废弃了诗赋,王安石曾跟宋神宗说:“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宋朝就开始主考经义以及策论,到了明朝主考的经义演变成考八股文,从外在的文体形式到内在的思想都严重僵化。

    而不再注重试策,试策其实跟跟今天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差不多,一般都是主考官就时务提出具体问题,让考生发表见解,所以又称“策问”,考生的回答则称“对策”。对策通常是千字文,但也有洋洋洒洒写了上万言的对策。

    对朱标来说,读通四书五经的书生对他并没有什么用处,他需要的是能解决时务,对现在的国情有了解并有一定想法的人,能辅佐他振兴大明的干才。

    宋濂不是那种腐儒,自然也清楚读通经义的不一定是朝廷需要的人才,但是皇帝已经示意让他主考经义,少让那些士子们谈论国朝政务。

    宋濂对着朱标拱手道:“更改科举考题之事没有圣上的旨意,老臣说了也是不算的,圣上的意思是主考学子们的经义,而且最好考四书五经当中的内容。”

    朱标眉头一紧,八股文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但是已经有了苗头,这可不好,八股之下能出来的英才太少了。

    朱标对着宋濂说道:“我这就去见父皇,也有把握劝动父皇,现在离科举大考也不远了,请宋师挑选一些当下的事物,比如若是想要大规模的迁移百姓该如何处理。”

    宋濂看着朱标轻声说道:“殿下吩咐老臣自当遵从,不过此事由殿下出面是否容易触怒圣上,不如让老臣写一封奏章吧,然后再由殿下带去,若是圣上起了雷霆之怒也都降在老臣身上吧。”

    朱标起身说道:“宋师莫要担心了,我自有分寸。”

    然后朱标就起身前往御书房,想必此时朱元璋还在跟厚厚一摞奏章较量,这时候已经是未时了,刘瑾跟在朱标身后说道:“爷,您这都忙了半天了,您在这歇会,奴婢去御膳房取些食物来吧。”

    朱标摇摇头,然后才有心思看了眼自己身后的一群人,太监侍卫们还好,那些宫女们走路都有些飘了,都是些十五六的小姑娘罢了,饿了半天自然有些虚了。

    朱标随口吩咐道:“留下几个人,剩下的都回东宫吧。”

    刘瑾自然清楚朱标的意思,挥散了其余人等,只留下了自己的干儿子和两个跟朱标东征回来的侍卫。

    一路到了御书房,朱标让人通禀,然后就大步走了进去,看见自己父皇果然在跟奏章奋战。

    朱标跪下行礼:“儿臣参加父皇,父皇万寿。”

    朱元璋看着儿子说道:“起来吧,这半天功夫你倒是跑了一圈。”

    朱标起身走到自己父皇的背后,给他按了按肩膀,现在可真是佩服老爹每天干这么多活,还有心思撤除宰相给自己加活。

    朱元璋放松的享受了一下说道:“安排的不错,确实应该负责科举考生的食宿,这样也便于统一管理。”

    朱标知道朱元璋是在告诉他此事做的好,并不在意他用自己的银量按顿考生。

    其实朱标还不知道,考生中早就有人带起了节奏,就是太子殿下听说考生们居然连食宿都没有安排,呵斥了负责的官员后,怕咱们饿着立刻用自己的银子包下来客栈按顿我等,太子贤明啊!

    杨宪也是积极配合,弄的考生们眼泪汪汪的,都感觉自己被重视了,现在自己期盼的能赏识自己的明主已经出现了,一定要大试夺魁,然后与太子殿下共谱一段君臣相遇共创盛世的佳话。

    朱标开口说道:“儿臣与宋师谈论了一下科举之事,宋师等预料恐怕此次新科进士中北方士子连百人都占不到,儿臣
新书推荐: 交好主角真香,有机缘他真给! 转劫归来在都市 年代:四合院之好好生活 郡主出狱后断情绝爱,王爷疯了 强弓劲弩 快穿之炮灰有点强 系统算命我赚钱 万人迷菲宝违背道德就是爽 仁心璀璨 为奴三年后,整个侯府跪求我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