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胡姓小生本来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但架不住有人不断地在他耳边播放
‘你在歌唱上还是有点能力的,有这一首好歌肯定能满足粉丝的。’
‘你的声音很有辨识度,早就应该出唱片了。’
‘你唱歌还行,只需要稍微修饰一下就可以了。’
‘你又不是专业的歌手,能唱成这样就不错了。’
就像当年地球上袁大公子忽悠袁大头那样,连看到的报纸都是专门为他老爹印刷的。
这就样,在长河娱乐的一系列骚操作下,连胡帆自己都相信他在唱歌上是一个有天赋的人了,虽然没有像虞婉怡、秦紫云这么牛笔。
这连他自己都确定了,活脱脱就是那次金融衍生品造成的危机一般。
这张唱片一经推出后,果然是‘反响强烈’。
即使有些脑残粉强行推广,但终究不敌骂声一片。
但长河娱乐总归还是赚到钱了,胡帆到底也是分到钱了,唯一受损失的是他的名声。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受损失的是他在歌唱方面的名声,根本不是他的主场。
说实话,即使长河娱乐还想让他在音乐界混一混,他也会开口拒绝,倒不是因为经此一战有了自知之明,而是出唱片对他来说费效比实在太低!
反正从此敬而远之了。
而想长河娱乐这样的小公司耍的花招还不少,总是算是‘借到了东风’,可也损失了名气。
倒是一些大公司有着自己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说是数十年如一日,对于他们来说推出这种唱片却是毫不费力。
但大公司也有自己的坚持,并不意味掉到钱眼里。
要是真有一些转型成功的歌手,那肯定要来蹭一波红利。
这次我蹭你,下次就让你蹭回来好了;有钱大家赚嘛!
不过,在东国这么大个市场来看能真正做到转型的可谓凤毛麟角。
而像虞婉怡这样的,除了她以外也找不出第二个了。
在纯娱乐公司中蓝鲸娱乐其实并不算是最大的,虽然它的靠山是最硬的。
不过国家处于繁荣市场的考量,并没有让一家公司独大,而是采用了扶植引导的方式培养了一大批同等水平的一流公司。
有些在音乐方面牛逼的一塌糊涂,比如金丰娱乐,就是虞婉怡的前东家。
有些在电视剧领域遥遥领先,就像海棠制作和万家影视。
有的在电影方面可谓一骑绝尘,这样说可能夸张了点,但电影也有不同的领域,应该说是在某个领域腻害得很!
还有在曲艺方面执牛耳的。(在东国有很多传统技艺得以保存,不仅东国人自己喜欢看,那些属于泛东国文化圈的人也喜欢。)
总之市场足够大,没有一家可以吃得下,别说吃得下了,就连5%的市场份额都能笑地睡不着。
更何况还有多如牛毛的小公司。它们在全领域是完全不可望那些大公司项背的,但既然能够存活下来,那一定有自己的特色。
因此整个文娱市场在现在这个阶段可谓百花齐放。
就在这种环境下,虞婉怡的遭遇也是首屈一指的。她幸运地遇到了马修这个‘大师’所以才有了她在音乐方面的转型。
虽然有转型意愿的天后绝对不止虞婉怡一个,但她们没有遇到像马修这样一个握有大量优质音源的人。
这样一来所谓的转型也只是稍微产生的变化。
而像虞婉怡从一个唱跳天后一下子转变到抒情方面来,这的确令大家震惊。
不过如果说音乐那也就到此为止了。
可问题是这个女人竟然还在表演方面产生了断层性进化!
这样一来又反过来促进大家对她以前音乐方面转型的兴趣。
所以这一次虞婉怡引发的‘鸳梦重温’浪潮其实就是大家对【变化】的兴趣。
也就是大公司有着自己完备的人员培养体系,可以回顾一个艺人的成长史。
所以它们才可以轻轻松松地推出自家歌手的‘变迁历程’来收割一波韭菜。
这么说也许有点损,毕竟它们的确做到了让听众们在一日之间了解他们喜欢的歌手的变化。
但小公司就惨了。
它们通常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有也没用,难道还想发展成行业巨头?
还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样捞钱还比较方便。
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让自己的歌手转型——转型有风险,跨界需谨慎!
因此在这一波蓝鲸拉起的风潮中,想吃肉那是想屁吃了,但喝点清汤,这个念想可以有。
当然这次借东风的最大受益者肯定是虞婉怡了。
令人没想到的是竟然连秦紫云都收到了波及。
本来大家的目光都是仅仅盯着虞婉怡的,就连秦紫云的粉丝也一窝蜂似的跑去围观婉怡姐。
理由令人惊叹——要为小云姐好好把关,看看那个人的变化值不值得小云姐托付……
明明是自己的好奇心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