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柿部落过来之前,编织了一张竹条网遮挡陶窑,后来拆了,竹条网还在。
用竹条网做隔壁山洞门墙,糊上泥巴,留出门,遮挡外面的烟尘。
三天多时间,杆杆他们把洞凿出来,横梁穿上去,正在交叉竖着铺细原木和石板。
石灰烧制好,打开陶窑降温,降温差不多后,把石灰铲下来,加水反应成熟石灰。
陶窑打扫干净,装进去一千零几十块砖胚,继续烧制。
小马和黑土做完方砖胚和陶管胚,继续做砖胚。
上方安全有保证,罗云开始做地暖。
几个人帮忙搬砖,用粘土、石灰、干草和泥。
罗云用石灰画线,规划好地暖线路,教草籽蛋蛋砌地暖。
地暖根据隔壁山洞使用情况铺设,隔壁山洞宽七八米,长三十米左右。
罗云打算把山洞内部分为三段区域,外段作为大家的室内工作生活兼睡觉区域,长八米。
中段作为主要睡觉区域,长十五米。
内段作为仓库区域,长七八米。
面积不小,地暖得分成两套铺设,一套铺设外段工作生活兼睡觉区域,排烟管设置在中段与内段之间。
一套铺设中段主要睡觉区域,排烟筒设置在内段最里面。
稍微给仓库区域加加热,防止仓库里太潮湿。
七八米太宽,烟道绕过来费劲,每套地暖得分成左右两片。
烟道窄一点,地暖加热效果和排烟效果才好。
外段地暖分成左右两片,两片各设计一条烟道,烟道左一拐右一拐,加热外段所有地面。
在山洞外炉膛烧火,高温烟气进入两条烟道,七拐八拐后,加热地面,烟气被烟筒吸出去。
中段地暖同样在山洞外的另一个炉膛烧火,一条高度较低的主烟道穿过外段地暖的中间,直达中段主要睡觉区域。
然后分流成左右两片,两片各设计一条烟道,烟道左一拐右一拐,加热中段所有地面。
到内段后,两条烟道合二为一,经过内段地下,稍稍加热内段仓库,烟气被烟筒吸出去。
烟道用砖或有方形平面的石头砌出槽,底下铺一层砖,槽宽三十厘米,高三十五厘米。
为节省砖,砌一二墙,以砖的宽度为宽度。
烟道低矮,这么点宽度足够了。
盖上方砖,空隙处填上碎石头,上面铺最少五厘米厚的黄泥,黄泥当地面。
山洞外的炉膛设计低一些,烟气更容易向上流通。
炉膛不用太大,同时烧四五根手腕粗的柴,仅自然通风烧柴,产生的热量已经足够供暖了。
想要更暖,可以多烧几根柴火。
炉膛外面搭个柴火棚,堆起来的柴火遮挡寒风,免的出去烧火时,被冷风刺激感冒。
春夏秋时还能当遮阳棚。
炉膛砌起来简单,烟道砌起来也不复杂。
只要线画好,铺一层砖,砌出高度,盖上方砖,向前延伸,左拐右拐就好了。
没有泥刀,短刀砌起来不方便,砖要砌很多,以后有很多用砖的地方。
让草籽蛋蛋打造两把泥刀,一把只需要八两铁。
地暖的砖和方砖、石灰、烟筒等待烧制,材料不足,砌起来也不快,需要好几天时间。
山洞太大,不好砌火炕。
要是能砌火炕的话,晚上睡觉更暖和。
通风管设计完善一些,倒是可以在小陶炉里烧木炭,可以进一步提高山洞里的温度,顺便做饭。
砖不经砌,以前剩的三百多块砖,加上两窑烧出来的两千块砖。
三个人一天半砌完了,新的一窑砖正在烧,只能等新砖烧制出来后再砌。
罗云很想去养殖场,去看看吃货有没有忘了自己,去等着那八匹母马生马驹。
可惜部落这边太忙了,没有人手护送过去。
石头搜集差不多了,十八个人运输土方,六個人在山坡下面铺土踩土。
四个人做天花板,罗云和四个人做地暖,小马和黑土等四个人做砖胚,六个人轮换烧陶窑。
其他人打水做饭,给牲畜割草,打扫牲畜圈,到处帮忙,没有闲人。
忙了六天,天公不作美,下雨了,下两天,族人休息两天。
陶窑不用停,有棚子挡雨。
两半竹子做的顶不太行,竹子会开裂,开裂后会漏雨,漏的不算多。
牲畜棚一样漏雨,漏的不多,可以将就。
之后得烧瓦,换瓦房顶。
隔壁山洞改造好后,裂缝上面也要盖瓦房顶。
不然竹子顶漏的雨,会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