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正当王夫人他们正在交谈的时候,恰好在那一天,贾政的家族成员从外面回到家中。他们手中拿着一封信,向王夫人报告说:“老爷不久之后就会到家了。”王夫人让贾兰将信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当贾兰读到贾政亲眼见到宝玉拜别的那一段时,所有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王夫人、宝钗、袭人等人更是泣不成声。然后,大家又对贾政信中提到的“家内不必悲伤,原是借胎”的话进行了解释和讨论。
袭人说:“如果宝玉做了官,但命运不好,犯了错误,导致家庭破产,那岂不是更糟糕?还不如我们家出一个佛祖,这反而是老爷太太积德的表现。所以宝玉才会投胎到我们家来。这并不是说些不顾前后的话:当初东府里的太爷,虽然修炼了十几年,也没有成仙。成为佛祖的难度更大!太太如果能这样想,心里就会豁然开朗了。”
王夫人泪眼婆娑地对薛姨妈说:“宝玉竟然离我而去,我对他仍然怀有深深的恨意!我只是为媳妇的命运感到惋惜,他们才成为夫妻一两年,他怎么就能如此狠心,毫不犹豫地离开了呢?”薛姨妈听了,也感到非常伤心。宝钗更是哭得昏天黑地,无法自持。所有的男人都在外面忙碌着。
王夫人继续说道:“我为他操劳了一辈子,刚刚娶了亲,他又中了举人,媳妇还未有身孕。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如果早知道会这样,我就不该让他娶亲,害了人家的姑娘。”
薛姨妈安慰她说:“这是命中注定的。我们这样的家庭,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幸好媳妇富态,将来定会生个外孙子,必定是有出息的,这样一来就有了希望。你看大奶奶,如今兰哥儿中了举人,明年就成为进士了,这不就要做官了吗?他之前所受的苦也算熬过去了,现在的甜头也是他为人的好处换来的。我们姑娘的性格,姐姐是知道的,她并不是那种刻薄轻佻的人,姐姐不必过于担忧。”
王夫人在听了薛姨妈的一番话后,深感其言之有理。她心中默默地想:“宝钗从小就是一个性格廉静、欲望寡淡的人,她非常喜爱素净的生活,这也是她会有今天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原因。人生在世,真的有一种定数存在!看着宝钗虽然痛哭流涕,但她依然保持着端庄的仪态,一点也没有失去,反而还来劝我:这真是难得一见的品质!没想到宝玉这样一个人,在红尘中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福分!……”经过一番思考,王夫人的心情也稍微好了一些。
然而,她又想到了袭人的问题:“如果说其他的丫头们,处理起来并没有什么困难:年纪大的可以嫁出去,年纪小的则继续侍奉二奶奶就是了。唯独袭人这个问题,让我如何是好呢?……“此时周围的人太多,不方便谈论这个问题,还是等到晚上再和薛姨妈商量吧。”
在那一天,薛姨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回到自己的家中。她担心宝钗会因为某些事情而痛苦不堪,所以选择留在宝钗的房间里,试图安慰和劝解她。宝钗是一个非常明理的人,她深思熟虑后认为:“宝玉原本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实话告诉妈妈,我们虽是同床共枕,却是有名无实,难怪林妹妹说他是银样镴枪头,其实我至今还是个姑娘身,他的命运和遭遇都是前世因果所决定的,我们无法抱怨命运或者责怪他人。”她还把这个道理用更深刻的话语告诉了她的母亲薛姨妈。
薛姨妈听了宝钗的话后,先是大惊失色,后想到宝玉是仙人,自然不能交融于凡人,心里反而感到安慰。于是,她决定去王夫人那里,先把宝钗的话告诉她。王夫人听后,惊慌失措后点头表示同情,并感叹道:“如果说我没有什么德行,那我真的不应该拥有这么好的儿媳妇!”说完这句话,王夫人又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之中。
薛姨妈又继续劝解了一会儿,然后她提到了袭人的事情,说:“我注意到袭人最近瘦得很厉害,她心里一直想着宝哥儿。但是作为正室妻子,她应该遵守规矩;家里的其他女人愿意守着也是有可能的,唯独这个袭人,虽然也算是家里的一个女人,但她和宝哥儿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关系。”
王夫人说:“我刚才也在想这个问题,正准备和妹妹商量一下。如果让她离开家,恐怕她不愿意,又要寻死觅活的;如果要留她在家里,也行,但又担心老爷不同意:所以很难办。”
薛姨妈说:“我看姨老爷是再也不会让她守着了。再说:姨老爷并不知道袭人的事情,想来她不过是个丫头,哪有留她的道理呢?只要姐姐叫她本家的人来,狠狠地吩咐他,叫他找一个正经的亲事,再多陪送他一些东西。那个孩子心地善良,年纪又轻,也不枉跟了姐姐一段时间,也算姐姐对她不薄了。至于袭人那里,还得我来细细劝导他。就是叫他家的人来,也不用告诉他;只等他家真的说定了好人家儿,我们还要打听打听,如果确实衣食无忧,女婿长得像个样子,然后再让他出去。”
王夫人听完之后,深有感触地说:“这个主意确实很好;如果不是这样,让老爷冒冒失失地去做,我岂不是又害了一个人吗?”薛姨妈听了,点头表示赞同:“确实是这样。”她们又继续交谈了几句,然后薛姨妈便向王夫人告别,回到了宝钗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