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城一带,北濒渭河、南依秦岭,自古有着“八水绕长安”之美誉。
渭河平原在渭河的灌溉之下,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人民生活富足。
古代称“关中”,号称“八百里秦川”。
所以,这崇城真得算是个宝地!
后世从西周开始,有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足见其经济的富饶和地理位置的重要。
眼前的崇城,城墙高耸,城楼上士兵铠甲鲜明,精神抖擞。
此时,崇城国主府。
崇侯,是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鬓角花白,但是目光如炬。
他坐在一个虎皮交椅上,身后是一个用绸缎刺绣的猛虎下山图。
崇侯扫视着下方陪坐的三人。
那是他的两个儿子和他非常倚重的幕僚军师南宫渊。
长子崇猛,身高九尺,膀阔腰圆,说话瓮声瓮气的:“父亲!我崇城何必受那大商的鸟气!”
次子崇虎,算是崇侯老来得子,今年才二十一岁,比起大哥崇猛,小了二十几岁。
军师南宫渊捋了捋胡须,慢条斯理的说道:“侯爷,以崇城目前的实力,实在不足以与大商交恶。”
崇城,历来都是非常的忠诚于大商。
崇侯,算得是一员猛将,随着帝乙征战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
帝乙二年,率崇城全境兵马九万人平定东夷、淮夷叛乱。
那场战役,打了两年多。
崇城九万人出征,战争结束之后,回到崇城的仅剩不足万人!
崇城元气大伤!
要知道崇城地处渭河平原,这里可是养人的地方,当年崇城人口数高达三十万!
比大商王城还要多三成。
军队人数也多达十万。
因此,帝乙也是非常忌惮。
所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东夷连年叛乱,朝歌已经自顾不暇,此时如果崇城谋反,大商危矣!
然而,帝乙要平定东夷叛乱,崇侯忠肝义胆,亲率九万大军,浴血奋战,崇城将士九死一生。
平底东夷叛乱之后,崇侯返回崇城。
很多的将领表示愤慨和痛惜,感觉自己愧对父老乡亲。
但是崇侯仍然慷慨激昂:“王命所指,莫敢不从!为君分忧,我之所愿!”
帝乙得知崇侯的忠勇,深为感动,下诏免除了崇城三年赋税。
经过了十年的休养生息,崇城终于缓过气来。
人口恢复到三十万,军队发展到五万。
崇虎进言:“虽然我崇城不反大商,但是也得让大商认识到我们的实力,儿臣愿率兵五千,掂一掂他们的斤两,试一试他们的胆气!”
崇虎四岁时,得异人看中,领到世外仙山亲授技艺十年。
十四岁回到崇城,已是无人能敌。
在崇城七年后,崇虎已经突破到筑基期三重。
所有与之对敌的人,都走不过一个回合。
就连大哥崇猛,这样的一员猛将,在崇虎面前,也仅仅能打个照面。
有了如此实力,崇虎自然是目空一切。
崇侯对帝乙也存了一些不满。
十年前,自己几乎是举全境兵马,后来回来的人十不存一。
而帝乙仅仅是免除了三年赋税。
这等于是没有任何的奖赏。
因为大商的状况是,已经没有多少诸侯国正常纳贡。
而两年前,大商王帝乙更是发出了让他痛心的诏令。
诏令之上,言明崇城对大商的贡献,所以应该受到特别的鼓励。
故此,封崇城的崇猛、崇虎为侯爵,封地由崇侯来分封。
这算什么?
自己虽然年迈,但还健在呢!
就算自己老死了,可以让儿子世袭,用得着大商王来封吗?
两个儿子都封为侯爵,这一国三侯,不等于瓦解崇城吗?
难道把崇城一分为三?
崇侯并未按照帝乙的诏令给两个儿子分封。
而两个儿子也认识到帝乙的阴谋,对父亲的安排没有任何怨言。
所以,崇城还是像以前那样团结一致。
崇虎要率兵与大商军队对峙,也是为了发泄一下怨气。
这提议当然得到了一致的认可。
让崇虎去杀一杀对方的威风,未尝不可!
于是,在一炷香过后,黑盔黑甲黑战袍的崇虎,率领五千精兵冲出了城门。
崇虎的武器是一柄战刀,刀身长四尺,柄长两尺。
这是一柄巨刀,刀背很厚,整个刀身也非常沉重。
子受看着崇虎,开心的满脸都是笑容。
策马上前,与之对峙。
“崇侯虎!”子受喊道。
崇虎一愣,心道,这谁啊?
怎么这么称呼我?
他们一家人,以崇为姓,他是单名一个虎字。
因为大商已经封他为候,叫他崇侯也没错。
但是因为有三个崇侯,所以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