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防军的春季攻势当中,相较于西线战场上局部化的作战行动,东线的攻势则遍及到了全线,三个集团军皆投入到作战当中。
首先开始行动的,是第二集团军。
该部于4月中旬展开进攻,把主要矛头指向了兴凯湖西南地区,以此试图实现从北侧绕过沙俄军队设在瑚布图河一线的防御阵地,从而直接切断海参崴的陆上后路。
然而第二集团军却没能完成上述作战目标,只是在攻占了兴凯湖西岸地区后,便遭到敌军的顽强阻击,进攻势头受到遏制。
此后第二集团军又接连发动了几次攻势,都未有进一步的突破,最终在5月下旬停止作战时依旧被挡在了湖的西南部。
在东线战场上第二支投入到春季攻势行动中的,是第四集团军。
4月下旬第四集团军主力从满洲里一线出发,开始对北面的沙俄军队展开了一场摧枯拉朽般的进攻。
经过二十多天的猛攻,第四集团军一举将战线重新推回到了斡难河右岸,并重创了当面的沙俄军队,报了冬季作战时的一箭之仇。
为了配合第四集团军,部署于杭爱山北面的第三军和第十八军等部,也同时展开了作战行动。
该部在进军中,并未遇到较强的敌军,因此比较轻松的收复了包括库伦(乌兰巴托)在内的大片地区,截止5月下旬全面推进到了色楞格河至肯特山一线。
国防军在东线战场上的另一组攻势,则发起于海上。
为了重新夺占于上年冬天主动放弃的黑龙江口地区,国防军组织了一场大规模的陆海联合作战。
5月初,华夏方面出动了总部预备队的海军陆战队第一纵队、第九联队和第十联队,近一万八千名官兵在海军舰队炮火的掩护下,于庙街一带登陆。
在登陆取得成功后,国防军又相继运来了陆军的第七十三师和第八十八师等部,进一步控制了黑龙江口两岸及周边地区。
为了对沙俄军队进行牵制,在国防军陆海联合进攻庙街等地的同时,第一集团军也发起了北渡黑龙江的攻势行动。
该部将主攻方向选在了拉哈苏苏附近的黑龙江北岸地区,并在随后的半个多月内得以成功攻取该片地域,黑龙江中下游之间的航道从此被国防军彻底截断。
纵观整个春季攻势,国防军的表现虽存在局部不足,但从整体上仍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大大的振奋了华夏国内的士气。
反观沙俄这边,各个战场接连传来的失利消息,再度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终于迫使沙俄当局改变了战争的立场。
在这个过程之中,法国甚至直接威胁沙俄,若其不能早做决断就将停止一切援助。
而对于沙俄国内来说,因为战场上的失败引发的一系列社会动荡,也已经越演越烈,乃至出现了沙皇遭到刺杀的未遂事件。
1904年5月下旬,在内外重压之下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命令沙俄外交部正式对美国做出回应,愿意接受罗斯福总统的调停,与华夏媾和,结束这场东方战争。
消息传来并得到确认后,陈济怀随即发布命令,要前线的国防军各部队暂停作战行动,并准备开启同沙俄的停战和谈。
这场持续了一年半的全面战争,终于到了将要结束的时候,这让交战两国的普通士兵和百姓们都感到无比的欣慰。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在此时停止战争,其中在华夏的内阁之中,就对此事存在着很大的争议。
在这些共和国的政府高层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此时与沙俄停战和谈,为时尚早,反而应该至少等到国防军收复了华夏认定的被沙俄侵占的全部国土后,再作此类打算。
他们指出,从沙俄一贯的作风可以明了,要想收复失地只能从战场上取得,否则这个敌人是不可能在谈判中吐出一寸土地的,既然已经发生了战争,那就应该做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在持有此类观点的人群当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就当是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沅泽莫属。
为了将其说服,平息物议,陈济怀不得不让林东方出面,予以劝说。
林东方在与陈沅泽的几次长谈中,进行了耐心的开导,并深入的讲述了当前国内外环境带来的影响,以及“过犹不及”和应该“循序渐进”的道理。
其实,陈沅泽对这些早都是心知肚明的,而他之所以选择反对停战和谈,则是另有其他隐含的考量。
不管怎样,结束战争与沙俄展开谈判之事已成定局,为了表达对此决定的反对,陈沅泽以拒绝成为谈判代表为名,辞去了华夏外交部长的职务。
无奈,林东方只能以内阁总理的身份,兼任外交部长,并且作为华夏共和国的首席谈判代表,组团赶赴美国参加与沙俄之间的和谈。
沙俄方面派出参加此次和议的全权代表,则是前财政大臣,现任大臣委员会主席谢尔盖?尤利耶维奇?维特。
华俄之间这场从6月下旬开始的谈判,在美国位于大西洋沿岸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举行,其过程艰苦异常,并且从一开始便数度陷入了随时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