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着这些事情,梅殷一时之间都多少觉得有些头疼。
着实是这个事儿,在这个时代有些不太好做。
不过,这事儿就算是难做,那也得做。
毕竟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别管怎么说,今后必然要把这事儿给做了。
但是……该怎么做,还是要有一定的讲究。
梅殷最想走的路,自然是要说服朱元璋,还有朱标他们。
让他们能够支持自己,理解自己。
从上至下的对这个事,来进行全力支持。
但是,这种事想要实现并不容易。
毕竟这事影响深远,里面牵扯到的利益太大。
涉及的人太多。
他自己也没有特别行之有效的办法,向朱元璋证明,并让他们非常相信这事,有多么大的前途。
又有多么深远的影响。
所以一番的思来想去之后,梅殷觉得,最好的办法,那便是在今后先创办出一个学堂。
教育出一部份的人。
与此同时,也做出一些成就来。
从而让朱元璋他们,切实地看到自己所教授的知识的重要性。
如此,再谋取朱元璋,朱标他们的大力支持。
只要给的甜头足够多,在今后老朱一定会会大力支持这些。
通过这些时间以来,对朱元璋的接触,梅殷发现老朱在很多事情上,其实很务实。
相应的,在不少事情上也就有点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架势。
但是让他见到了好处,并且知道还是天大的好处之后。
那他的态度,肯定是变得极为不同。
这事儿,在梅殷看来,也就朱元璋在的时候,推行最容易。
梅殷可是很清楚的记得,朱元璋可是把孟子这个亚圣,都给从庙里面给弄出来了。
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他对于儒家并没有想象中的尊重。
朱元璋性格强势,行动力强。
而且,有些事一旦认准了,就有股拗劲。
还是开国皇帝。
极为有威严。
最关键的是敢动手杀人。
若是他在的时候,都不能把这事给弄成了。
那就别指望,别的皇帝了,没戏。
梅殷很清楚他做的这事到底有多大。
想要成功推行,那绝对是少不了当权者的支持。
要是没有当权者,强有力的支持,变法这种动了无数人利益的大变革。
根本就没有办法推行下去。
所以,这事今后肯定是要让老朱他们大力支持才行……
心里面对此有了一定的计较,梅殷便逐渐的放下心来。
不在这事上多想了。
再说,消息距离做这些事儿还早,今后还有很多的时间,对这个事来进行思索。
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些,更为完善妥当的办法来。
也可以先想方设法的,探探朱标他们的口风。
万一老朱他们给直接就同意了呢……
而且再说到了现在,他也只有数学教材而已。
至于这才出现的物理教材。他没有拿到手中。
需要下次朱元璋来到双水村这边时,对朱元璋进行死谏,才能拿到。
这事儿在梅殷看来,是比较难的。
毕竟老朱来一次,自己就死谏他一回。
尤其是上一次的死谏,闹的动静是真的不小。
再想让老朱来双水村这边,只怕没那么容易。
而是,在梅殷思索着这些事情时,也有一些人读书人,正汇聚在一起,积极的推动着一件事儿。
这件事儿就是恢复科举!
如今的大明,公认的天下文宗,非宋濂莫属。
就是那个写了送东阳马生序的那个宋濂。
宋濂除了名头大,为文坛之领袖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那就是太子朱标的老师。
而且还是特别受太子朱标尊敬的那一位。
太子在皇帝那里有多大的面子,又有多大的权势,众人都知道。
所以这事儿,以宋濂为首再正常不过。
说起这事儿,他们这些人就也觉得有些难受。
毕竟此前,经过他们千辛万苦的努力。
终于是说动了朱元璋开了科举。
这件事儿对于他们而言,当真是一件无与伦比的盛事。
科举才是他们这些文人士大夫阶层最为重要的一个事情。
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