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这句赞叹完全是发自内心。
他注视着大放异彩的少年,眸底盛满了欣慰与自豪,还夹杂着几分释然。
前尘旧梦,今生往后,要问雄才大略的始皇陛下最担心什么,那必然是后继无人。
大秦帝国的建立不仅奋六世之余烈,也耗尽了他大半生的心血,他比任何人都希望大秦江山永固,帝国万世永昌。
因为那寄托着他的雄心壮志和不朽意志。
所以,当梦见偌大的江山付之一炬、毁于一旦时,第一反应不是愤怒,而是不可置信。
他甚至怀疑是不是皇室风水出了什么问题,怎么到头来二十多个子嗣中连一个能守住江山的都没有?
好在,这一世一切都改变了。
嬴政看着不负自己厚望的孩儿,那凌厉的丹凤眼与初登王位的他如出一辙,暗含锋芒,潜龙出渊。
顷刻间,心中所有隐忧烟消云散。
另一边,朝堂上群臣们也从深思中回过神来了。
他们看着扮猪吃老虎的太子,眼神复杂,即使脸被打得有些痛,却不得不承认,这几个计策甚妙,一针见血,并非空泛之谈。
面对太子展露的惊人才能,众人心中再无半点轻视,转而由衷为之叹服。
“太子殿下这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未曾想太子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识、如此谋略!”
“不愧是陛下的子嗣,已初具储君风范,日后必能继任大统,成为如陛下一般的英明君主。”
“太子真乃龙驹凤雏,不亚于甘罗拜相!”
臣子们交口称誉,赞美声不绝于耳,或是真心敬佩、或是阿谀奉承、亦或是做表面功夫......
朝堂上一片其乐融融,但其实大部分人都有着自己的考量和谋划。
嬴昭十分清楚这一点。
身为太子,奉承之言他自小就听多了,怎会迷失于真假难辨的赞誉中?
他脸上挂起矜持不失礼貌的微笑,一一回应众臣,态度不骄不躁,坦然自若。
这般宠辱不惊的表现,让上首的帝王再次欣慰颔首。
嗯,不错,小崽子沉得住气。
第一次临朝听政,嬴昭便大放异彩,展现出了一国太子的雍容风度,自此朝中再无异议。
于嬴昭而言,这代表着他踏入朝堂,参与国政,成为政局中举足轻重的一员,不再被人当做懵懂无知的孩童。
与此同时,他的美名也逐渐向外传扬。
曾经不显山不露水得太子殿下,如今一鸣惊人,的确是值得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不少趋炎附势的官员和世家已经开始打算交好太子,更有甚者欲提前投靠,以此搏一个从龙之功。
一时间,权贵圈中开始风云涌动。
相较于上层阶级的复杂心思,百姓们想得可就简单的多了。
对于他们来说,下一代君主有贤明之姿便是最大的喜讯。
如今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即使他们是底层百姓,也依然饥有所食、寒有所衣、住有所居、劳有所得,甚至有病可医,有书可读。
这已经是他们从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了。
他们只希望,在贤明之君的带领下,开创大秦盛世,让身为大秦子民的他们世世代代安居乐业、富足无忧。
而被万众期许的太子殿下此时正茫然不已。
自从在朝堂上表现优异后,父皇便让他学习批阅奏折,一开始嬴昭确实激动不已,准备好好瞻仰一番。
结果,当连着阅览好几封奏折后,他沉默了。
【陛下,您可安好?】
——【朕安,琐事勿扰。】
【陛下,岭南的离枝熟了,臣想将品质最好的一批进献给陛下。】
——【可,皇后喜食,多送些来。】
【陛下威震寰宇,英明神武,臣佩服得五体投地......每每思及陛下龙威,便辗转难眠,恨不得日日瞻仰龙颜......】
——【字数超三,罚三金。】
【臣家中爱犬生了五只小狗崽,母子平安,想来是陛下龙气庇佑,特意上奏,以此感谢陛下隆恩。】
——【爱卿近来如此清闲,是朕疏忽了。】
嬴昭捏着精致厚实的纸册,忽然之间,对奏折的滤镜碎了一地。
奏折不应该是商讨国家大事、庄严又神圣的吗?
这些阿谀奉承之言就算了,怎么家里狗崽出生这点屁大的事也要呈到御案上来啊?
他无语地放下奏折,视线转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帝王身上,不解地询问。
“父皇,为何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臣子们还要上奏?”
“维持君臣之谊,亦是帝王权衡之术。”
嬴政语重心长地回道,耐心教导着自己寄予厚望的继承人。
“何况,平日里哪有那么多要事?如若事事要朕操心,朕要他们何用?”
闻言,嬴昭恍然地点了点头,随后羞愧反思。
“是儿臣想得过于浅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