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雨柔端坐在龙椅之上,面色凝重地倾听着群臣们的谏言劝阻。
她心中深知自己所做出的这个决定很有可能会引起朝堂局势的动荡不安,但即便如此,她仍旧下定决心要坚守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众卿家皆为博学多才、饱读诗书之人,应当知晓自古以来,英明君主前贤后昏者不胜枚举。这究竟是何原因呢?无他,仅仅只是因为在位时间过长罢了。”
“做皇帝时间长了,越做越想做,甚至奢望到希望子孙万万世一起做,彼时,以往的君臣情谊会逐渐消散,那些昔日的功臣宿将便会成为王朝延续的阻碍,你们说到那时会如何?”
诸臣:“……”
“欲顾天下,先家天下,彼时,便是君臣反目,屠刀出世之时,功臣宿将一除,他们便会想着法的加强皇权削弱臣权,到那时宦官、外戚、后宫便有机会走到台前,祸乱天下……”
“朕并非圣贤之人,不过是一介平凡女子而已。随着岁月流逝,朕亦会经历衰老和疾病,精力逐渐衰退,也会被时代抛弃因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而做出有损大夏之事。若朕长期贪恋皇位而不舍弃,久而久之,或许也会像前夏太祖、周太宗那样,因争夺皇位而导致兄弟反目、父子成仇、自相残杀,最终闹得个不可收拾的下场。”
“故而依朕之见,这皇位还是不宜久坐为妙啊。”
“朕原本打算立下一条祖训:“凡我大夏皇帝在位时间不得超过十年”。然而,深思熟虑后,朕意识到即使作为开国之君,也只能影响最多到孙辈。留下这样一个无意义的祖训并无益处。”
“再者深思熟虑过,兴茵之后可以立兴婉为帝,兴婉之后可以立顾氏子弟或者兴茵、兴婉的子孙为帝。我大夏的皇帝并不局限于一家一姓,也不拘泥于男女,只要是德才兼备、能够担当重任的皇室血脉都可以成为皇帝。”
“陛下……”
诸位大臣还想继续劝说,却被林雨柔抬手制止道:“此事无需再议,朕心意已决。但是诸位爱卿尽可放心,朕退位成为太上皇并非完全放任不管。朕将暂时保留军权,如果兴茵、兴婉偏离正道,朕会帮助他们重回正轨;若有朝一日他们不再适合为帝,朕必定废黜他们,绝不心慈手软。朕向诸位保证,在朕有生之年,我大夏年年皆是盛世!”
"愿诸位与朕同在!"
"臣等誓死追随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大臣为林雨柔气度所感,皆离座而起跪伏在地如求神问卜般虔诚。
这一刻,林雨柔在他们心中宛如神明!
搞定了这帮重臣后,林雨柔深知此事大局已定,接下来的禅位大典只需交由福伯筹备即可。
五日之后,大朝会如往常一样准时举行。
“有事启奏!”
随着福伯的话音落下,朝堂之上开始了惯常的议程。
首先是几位重臣针对大夏国内外的重要事务展开热烈讨论,随后便是一场场“你弹劾我、我弹劾你”的精彩戏码不断上演。
紧接着,轮到林雨柔这位女帝登场裁决。
尽管有些人心中未必服气,但在这位开国女帝的威严面前,他们也只能无奈地高呼圣明。
而下了朝之后,则又是另一幅景象,众人各自施展手段,明争暗斗。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必然存在着各种派系,有派系的地方就少不了争斗,而有争斗的地方自然就隐藏着诸多潜规则。
如今的潜规则无非就是表面上一团和气,背地里却是nmb。
林雨柔深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道理,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过于较真则会钻牛角尖,于人于己于国都不利,她根本不奢望什么所谓的“众正盈朝”,所以对于这些腌臜事,林雨柔并不愿过多干预,她只需要牢牢掌控住大方向即可。
当然,良性竞争可以,搞党政,她绝不会容忍!
大臣们消停下来,等着福伯宣布退朝。
只是……
“福伯,宣读诏书吧。”
“诺。”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自承天命,登基为皇,夙夜忧勤,以安邦治国为己任,躬览朝政,不敢稍有懈怠,以期国家昌盛,百姓安乐。然朕才疏学浅,德薄智微,加之身心略感疲惫,致使朝政多有不逮,民生多有困苦。朕深感愧疚,日夜忧思,故痛下决心,禅让皇位,以贤能之士承继大统,带领国家走向更为繁荣昌盛的未来。
皇太女顾兴茵,系朕之爱女,自幼聪慧过人,德才兼备,深得朕心。
朕观其言行举止,深知其具备君主之质,堪当大任。
况承天之命,非人力可为,朕心已决,欲禅位于皇太女,以承大夏社稷之重。
朕禅位之后,皇太女将承袭大统,统领百官,共治天下。望百官忠诚辅佐新君,共谋国事,以保大夏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
朕将退居幕后,安享天年之乐,不复朝政之扰。然朕之心,仍系大夏子民,若有需朕之处,必当竭尽所能,助新君一臂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