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卖药学说

    经方究竟怎样才能充分地展现出其补法呢?

    不得不说,这着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好问题啊!

    就在同一会场之中,有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黄教授站了起来,他清了清嗓子后,便开始娓娓道来讲述起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独特而深刻的见解与思考。

    话说自宋代起始,医生这个职业就已然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能够赚取丰厚利润的营生手段。

    毕竟,想要获取金钱收益嘛,自然就得想方设法找到既稳妥又能快速获利的途径。

    而在众多选择当中,销售各类保健品无疑成了最为保险且赚钱最快最多的方式之一。

    正所谓,十个劫道的,不如一个卖药的。

    也正因如此,自从宋元时期往后推移,补法这种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便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并日益盛行开来。时至今日,这股风气不但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反倒是愈发旺盛,愈演愈烈!

    在古代,那些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医者被人们称为“工”或者“疾医”。

    这些人往往都是拥有一定医疗技术的奴隶阶层,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病患的诊治当中,根本无暇顾及通过售卖药物来赚取钱财之事。

    时光荏苒,到了宋代之后,社会对于能够治疗疾病的医生依然存在着需求。

    然而,治病救人这件事情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风险,而且所获得的利润又相对微薄。

    如此一来,曾经备受尊崇的“疾医”之道逐渐走向衰落也就不足为奇了。

    毕竟,当一项事业既面临高风险又缺乏足够的经济回报时,其发展必然会受到重重阻碍,真正的医学难以蓬勃兴旺起来,似乎也是合乎常理之事。

    反之,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保健品市场可谓是风生水起、竞争激烈。

    要想在这个领域赚得盆满钵满,关键在于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自家的产品。而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那就不得不提到两个重要手段——吆喝和包装!

    那么什么样的理论才能称得上通俗易懂呢?又有哪种说法能够直击中国民众的心坎,让人过耳不忘呢?经过一番深入研究和实践摸索,人们发现了一个屡试不爽的套路:

    说你亏,说你虚!

    可是“虚”到底体现在哪里呢?这里面可大有讲究!要说最能引起共鸣、也最容易被大众理解接受的,当属讲述脏腑气血方面的问题。

    不信你去瞧瞧那些当下热门的电视养生节目,再听听清晨时分收音机里传来的卖药之声,其中所涉及到的中医理论十有八九都离不开对脏腑气血的分析阐释。

    比如说,他们会告诉你心主血脉,如果心气不足,血液循环就会不畅,从而引发各种心脏疾病;肾虚了,什么都虚了,还煞有其事的跟这个说你是肾阳虚,他是肾阴虚,或者干脆阴阳都虚,进而影响身体健康……诸如此类的讲解,通过将复杂的医学知识简单化、形象化,成功地抓住了广大观众和听众的心。

    但是,临床治病与卖保健品是两码事,这套理论不管用,至少不够用。

    众所周知,但凡补药,它们往往都能够和五脏理论相互承接、紧密关联起来。

    然而,如果谈到像大黄、附子这样的药材,又或者提及麻黄、细辛,以及黄连、黄芩等等,想要单纯地用所谓的“虚”来解释阐述其作用机理,恐怕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此时,我们需要借助六经理论来深入剖析,甚至更进一步地从方证、药证的角度出发进行探讨,才能更为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这些药物的特性及功效。

    上述所提到的种种说法,其实都是医疗行业内医生们彼此交流时惯用的行话,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专业术语。

    可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如今众多从事中医工作的人士,对于这些至关重要的专业术语竟然知之甚少。

    试问一下,又有多少人会真正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潜心钻研那部被誉为中医经典的《伤寒论》以及同样具有极高价值的《金匮要略》呢?

    即便是其中最为常用的经方不过才区区百余首而已,但真正能够熟练运用并将其发挥出最大疗效的医者也是寥寥无几!

    于是,中医学就成了一个脾虚肾虚、阴虚阳虚的世界,这样的状态,能不被人诟病吗?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这寥寥数语,在当今中医领域可谓是人尽皆知,几乎每一个中医从业者都能够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这些看似简单而又经典的话语,却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当今脏腑辨证以及补益药滥用现象产生的所谓“理论根源”。

    不过,在此需要特别提醒大家关注一下清代着名医家王旭高所说过的一番话:“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虚处受邪,其病则实
新书推荐: 地球古文明遗迹探险记 真千金惨死重生,全家哭着求原谅 双界穿越,从坎坷开始! 诡秘复苏:我提前知道结局 御龟仙族 裴总一撒娇,顶流老婆遭不住 穿越七零,我嫁冷面军少当国医圣手 嫡子凶猛 小痞子的女人缘 快穿之拯救天道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