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熙十五年二月,吏部奏请朱高煦对张辅、朱能统兵收复的扶南半岛北部的三个宣抚司、十余个宣慰司改土归流,置以郡县。
针对吏部所奏,朱高煦下令让众臣廷议。
对此,众臣分成了两派。
一派认为麓川、木邦、孟养等土司乃是边陲之地,蛮汉杂居,矛盾甚多,若置以郡县,朝廷不好管理,而且派遣流官的治理成本太大。
另一派认为,只有对麓川等宣慰司、宣抚司置以郡县,才能让南疆边境安定下来,否则日后难保不会再出现类似思任法这样的逆贼。
何况目前大明修建铁路的技术已经越发成熟,将来用铁路贯通麓川等地与云南、交州的联系,亦不算难事。
最后,朱高煦拍板决定将那些地方划为两个省,收归朝廷直接管理。
他下诏令废除孟养、麓川、木邦、缅甸、底兀剌、大古剌等六个宣慰司,改设孟养、麓川、木邦、缅甸、东吁、勃固六个府,六府下设三十一个县,置孟甸布政使司等处进行治理,以缅甸府为孟甸省治首府。
又将孟定、孟艮两个御夷府与车里、八百者乃、八百大甸、底马萨、老挝等五个宣慰司废除,改设孟定、孟艮、车里、澹挝、景迈、万象六个府,六府下设三十五个县,置孟挝布政使司等处进行治理,以万象府为孟挝省治首府。
朱高煦心里很清楚,军事斗争的胜利,只是治理孟甸、孟挝两省十二府的第一步。
至于第二步,重点在于如何确保两地的和平与稳定。
因此,他殚精竭虑,对治理孟甸、孟挝做出了一系列的部署。
首先是废除原先的土司行政制度,建立新的三司郡县管理体系。
设置孟甸、孟挝两个布政司之后,朱高煦认为非名臣望重者不能镇之,于是命建平亭伯高士文、靖远亭伯王骥分别担任孟甸巡抚、孟挝巡抚。
高士文是咸阳人,在洪武末期以小校从征云南及金山有功,升为燕山左护卫百户。
其人质直刚果,善骑谢,永乐初年跟着张辅征交趾,乾熙初年又跟着朱高煦北征,累功升为指挥使。
他以参谋的官职,在第二次麓川之战期间,通过详细的侦察,对远近各处的险关易隘均了如指掌,为明军破敌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论功封三等伯爵。
朱高煦任高士文为孟甸巡抚,乃是看中了他对孟甸的地理人文较为熟悉。
王骥前文有介绍,虽然没怎么参加过大型战役,但是他之前长期担任知府、府尹类的行政官职,拥有非常丰富的治理地方的行政经验。
他在第二次麓川之战期间,以参谋之职配合张辅立下了不小的军功,论功封三等伯爵。
此后,朱高煦又从京师派出兵部郎中龚永吉出任孟甸布政使司右参政、国子监常科书院祭酒吴与弼出任孟挝布政使司右参政。
当然,由于孟甸、孟挝两地情况的特殊性,除了布政司一级的官僚,地方上各府以及由朝廷直管的县级主官皆由致仕武臣出任。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
巡抚与布政使选定之后,便是都指挥使司高级官员的任命。
朱高煦命会川县伯赵安为孟甸都指挥使,定西县伯蒋贵为孟挝都指挥使。
同时,以赵安为孟甸副总兵,辅左孟甸总兵官张辅镇守孟甸。
又以蒋贵为孟挝副总兵,辅左孟挝总兵官朱能镇守孟挝。
接着又置孟甸左、右、前、后、孟养、木邦等一十四个卫指挥使司,孟挝左、右、前、后、孟定、孟艮等一十六个卫指挥使司,命大都督府遴选致仕武官往守孟甸、孟挝诸城。
到此,大明基本实现了对于孟甸、孟挝全境的军事卫所全覆盖。
此后,朱高煦又命赵安、蒋贵督兵修缮城池,设立屯堡,修置邮传,安辑其民人。
而且,面对孟甸、孟挝境内错综复杂、为数众多的土着势力,朱高煦明智地采取了先合作,再逐步汉化的策略。
不过,朱高煦并没有放弃“取汉名、说汉话、改汉俗”以及“强制通婚”的强制汉化政策。
大体上与洪武五年朱元章颁布的强制蒙古、色目汉化的旨意类似,孟甸、孟挝境内的土着女子只能嫁汉人男子,土着男子也只能娶汉人女子,否则男女两家都会被抄没家产,发为官奴婢。
尽管这样的政策执行起来差异很大,“土女嫁汉男”容易,而“土男娶汉女”就比较困难了。
所以,为了方便这个政策的施行,还要同时强制规定土着必须用汉字、说汉话、改汉俗,废除“收继婚制”与“近亲结婚”等陋习。
同时鼓励“土男”参军,从新兵、辅兵做起,通过立功来体现其“竞争优势”,降低迎娶汉女的难度。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