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大致分为官员和吏员,但具体职司差异巨大,中央银行和机械设备总公司所需要的知识结构是大不相同的。
所以,随着社会分工的越来越细化,教育的专业化也是大势所趋。
如果按照士农工商进行分野,必定导致新一轮的阶级固化和人才错配,从而大幅降低社会效率。
比较可行的出路是把教育分为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
基础教育就是所有人都学的,把周人普遍认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日常中经常用到的基础性知识纳入其中。
通过基础教育的考察,把合适的人配置到合适的专业中去,进行专业性培养。
洛南职业技术学院出于现实考量,把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合二为一了;但洛东洛西少学还没有,学的仍然只有基础内容,只是这些基础内容更高级、更全面罢了。
这个问题,以后要逐步调整。
穷人家的孩子是不可能长期脱产读书的,这个极限应该就是五年。
就算朝廷免除学费,七岁入学,十二三岁也得做工挣钱了。
所以,少学的学制应该定为五年,在这个过程中,要把贫寒之家真正的天才筛选出来,由朝廷出资深造。
为社稷选才,关键在于方法,不要那种死读书的,要那种真正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的人才。
在选拔方法上,宣教司需要下大力气去做。
这种人才选拔培养是效率最高的,但绝对不是最公平的,甚至不太公平。
其本质是集中教育资源,培养万里挑一的拔尖人才。
这是当前历史条件下,最切实可行的方法。”
美帝大致就是这种思路。
把大部分资源给百分之一、万分之一的人,从而促使真正的天才创造百分之一万的价值。
常青藤就是培养全球真正天才的场所,也是供权贵子弟拉拢天才的场所。
这就是为什么美帝的科研环境比国内好、创新能力比国内强,因为他们不仅从全球掐尖,而且把资源集中给了真正的天才,能不好么?
但这也仅仅是针对一小撮最顶尖人才的,普通科研人员你试试看?
资本对于不可替代的优秀人才从不吝啬,但对于芸芸众生冷酷无情。
姜云逸拿起麻布,擦掉先前写的字,又写下一行:
效率与公平,
广博与精深,
道德与才能,
谋生与创新。
“这是我们未来的教育事业必须面对的四大主要矛盾,效率与公平,刚才已经提过了,当前历史条件下,我们不得不首先从效率出发开展教育事业。
但不可以一直这样,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朝廷财政状况改善,必须把公平逐步体现出来。
我们现在讲效率优先,不是不要公平,因为不公的副作用是巨大的。但因为暂时的不公,被其他社会条件改善压制住了,不会立刻爆发出来。
下一阶段,主要就是通过快速解决老百姓普遍性的温饱问题,借助老百姓一时的满足感,快速完成工业化的初步奠基,创造更多物质条件,然后在下一代人需求增大前,重新平衡好效率与公平。
每一次人类生存条件的大幅改善,都能带来一个短暂的蜜月期,一如国朝初年与民修养生息后迎来的太平盛世一样。
盛极而衰的基本逻辑,就是解决了基础性矛盾后,没有前瞻性地继续向前推进,反而安享太平,随着权贵阶层对社会资源的垄断,人口的迅速膨胀,而重新堕入历史周期律的陷阱无法自拔。”
“如果老百姓的欲望一直在膨胀,终有一天无法满足,不还是会落入历史周期律么?”
姬十三一针见血地提出这个最尖锐的问题。
姜云逸故作平静地道:“陛下,这个问题其实不主要是欲望无止境的问题,而在于公平不断遭到腐蚀。
社会欲望主要是被特权阶级的特权给拉大的,不主要是自发膨胀的。防止两极分化是主要解题思路。
如果公侯们肆无忌惮地挥霍社会资源,老百姓一定会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再者,还有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来平衡之。横向就是大周与其他国家比较,纵向就是当前与过去相比。
如果横向和纵向比较都是向好的,当前的社会治理肯定是好的。”
姬十三皱眉不已,显然是不太满意这个回答。
“陛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不能奢望奋斗一代、万世太平。”
众人各自若有所思,也只有这种连明相都给不出令人惊艳的解体思路时,才叫人真切感知到,他仍然是个人。
姬十三摆摆手,示意不讨论这个沉重的话题了。
“第四组矛盾,谋生与创新。之所以提上来讲,主要是这组矛盾与上一组效率与公平关系密切。
大多数人受教育,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但社稷需要具有创新创造力的拔尖人才引领向前。
把最出类拔萃的人选拔出来并悉心培养,也是教育的主要目